】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種苗扎根“雲端之城”
http://www.CRNTT.com   2023-05-20 09:09:38


5月9日,一輛汽車從厄立特裡亞首都阿斯馬拉的阿斯馬拉大教堂前駛過。(圖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5月的阿斯馬拉市細雨連綿,劉運民等中國農業專家與當地農戶忙碌在田間地頭,深耕翻整土地,準備在雨季來臨前將油菜、蠶豆等作物種子播種入土。

  阿斯馬拉是東非國家厄立特裡亞的首都,海拔超過2300米,被稱為“雲端之城”。厄立特裡亞位於紅海之濱,從港口城市馬薩瓦一路向西南前行,駛過隱入雲際的盤山公路,便可抵達阿斯馬拉。

  農業是厄立特裡亞的經濟支柱,全國約4/5的人口從事農牧業,但作物品種匱乏和農業技術落後嚴重制約該國農業發展。近年來,中厄農業合作項目正在悄然改善當地民眾生活。

  中非農業合作是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減貧惠農工程的重要內容。為推動厄立特裡亞農業產業發展,中國農業農村部已派出3批專家在厄立特裡亞開展涉及豆類作物、果樹園藝、油料等領域的技術援助工作,成效顯著。長期參與厄立特裡亞建設項目的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也在四川省政府的協調下派遣兩名農業專家在當地參與選種育種等試驗、示範項目。

  優質蘋果種植在厄立特裡亞仍處於起步階段。“當地種植的蘋果果子小、口感澀,所以市場銷售的蘋果基本從國外進口,一公斤蘋果的價格約70元人民幣。”援厄第三期高級農業專家組組長劉運民說。

  為了讓厄立特裡亞民眾吃上口感好、價格低的蘋果,專家組從中國帶來210株蘋果苗,並針對當地乾旱的特點推廣地膜覆蓋種植技術。栽種一年後,遠渡重洋的蘋果樹長勢喜人,經過改良的當地樹種已經開始掛果。

  在一旁的豆類和油料示範地,蠶豆、紅芸豆和油菜已完成收穫,相比當地品種單位產量提高50%以上。待6月雨季到來,中方專家組將開始新一輪種植,並培訓當地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戶進行精耕細作。

  “經過檢驗的種子才是適合厄立特裡亞的好種子。”劉運民說,在項目試驗和示範階段取得一系列成果後,中國專家的工作得到厄方高度評價。

  “從中國進口的油菜種子非常適宜在阿斯馬拉種植。”中厄農業技術合作項目厄方協調人埃爾米亞斯·阿斯梅拉什表示,“我們還在3個地點試驗種植蠶豆和紅芸豆,結果令人滿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